李淵幺兒李元嬰與滕王閣
□奉友湘 李后強
有個詞叫處處留情,形容有的人遍地風(fēng)流。唐朝有個著名的親王,他不但處處留情,還處處留閣。他不以政績留名后世,而以建閣而名傳千古。這個人就是滕王李元嬰。他雖不是蜀王,但卻是惟一在益州的隆州(今四川閬中)鎮(zhèn)守了五年的唐代親王。他留下的南昌滕王閣,至今是江南名樓;閬中滕王閣,也是今天古城閬中的一大盛景。
李元嬰風(fēng)流倜儻,喜愛音樂,善長舞蹈,還是丹青妙手,創(chuàng)立了“滕派蝶畫”,留傳當(dāng)代。實際上,他作為皇子,深知政治斗爭的殘酷,他故作風(fēng)流,沉迷聲色,流連山水,興建樓閣,也算是一種自保的手段。因此,太宗不用防他,武后也不忌他,雖然壽命不長,畢竟得以善終。比起那些被慘殺的皇子,又算幸運多了。
閬中滕王閣。
壹 被人舉報
李元嬰生于貞觀四年(630年),是唐高祖李淵第二十二子,也是他的幺兒。他比他的二哥唐太宗李世民小了32歲。比李世民的大兒子李承乾還要小11歲,甚至比太宗第九子、后來的唐高宗李治都要小兩歲。實際上,李元嬰出生時,李淵早就是太上皇了,李世民當(dāng)皇帝已經(jīng)四年。他九歲時被哥哥李世民封為滕王。
滕王李元嬰出鎮(zhèn)地方應(yīng)該是在太宗李世民去世之前。他在金州(今陜西安康)留下了短暫的驚鴻一瞥后,便被調(diào)離,駕臨自己的封地滕州(今山東滕州市)。他雖然出生得晚,但他二哥李世民的玄武門政變至少聽說過;而太宗朝太子李承乾與四皇子李泰的生死之爭他是親眼見過,盡管那時他只有十幾歲。宮廷中的血雨腥風(fēng)想必讓他驚悚而痛恨;而他作為唐高祖最小的兒子,在政治上也不可能有什么大的作為。于是,他寧愿放浪形骸,自由灑脫地過自己想過的日子。因此,他出鎮(zhèn)地方,猶如蛟龍入海,籠鳥放飛。
故而,到了滕州,李元嬰就像到了自己的家。既然是家,就要打造得像個滕王的家。他從小就受到了宮廷藝術(shù)熏陶,在音樂、舞蹈、繪畫上都有相當(dāng)?shù)脑煸?,他對亭臺樓閣建筑藝術(shù)的欣賞當(dāng)然也有較高的水準(zhǔn)。于是,他不惜大興土木,建造滕王行宮,尤其是在滕州建起了第一座滕王閣。然而,物極必反,他的奢侈行為激起了民憤,他遭到了彈劾。652年,他那皇帝侄兒唐高宗李治將他訓(xùn)了一通,然后讓他出任蘇州刺史。
不過,李元嬰在蘇州刺史位置上屁股還沒坐熱,又被任命為洪州(今江西南昌)都督。這里更是天高皇帝遠(yuǎn),他依然日日笙歌,夜夜宴飲。永徽四年(653年),他又在贛江左岸建起一座飛檐翹角,玲瓏精致的高樓——滕王閣。此樓高九丈,共三層,登樓俯瞰,贛江兩岸風(fēng)光盡收眼底。李元嬰常在閣中與四方名士高談闊論,飲酒吟詩。22年后,初唐四杰之一的大詩人王勃在這里留下了傳頌千古的《滕王閣詩序》,讓這座巍峨樓閣同這位風(fēng)流滕王都名垂青史。
滕王李元嬰在洪州的所作所為又被人舉報了,于是他再次挨了唐高宗李治的嚴(yán)批。把他弄到滁州混了些日子后,調(diào)露元年(679年),李治又把他這位小叔叔李元嬰遣派入蜀,改任隆州(今四川閬中)刺史。
貳 大修高樓
李元嬰是個隨遇而安的人,只要有山有水,有酒有曲,他都可以過得逍遙自在,何況身為滕王,一州刺史呢!他在青山綠水的閬中,更是如魚得水。據(jù)《輿地紀(jì)勝》記載,他一到閬中,就以“衙役卑陋”為名,大修宮殿高樓,稱為“閬苑”;又在城北嘉陵江畔的玉臺山建玉臺觀和滕王亭。他悠然自得,每日坐亭中欣賞山水,操練丹青。據(jù)說當(dāng)?shù)孛利惖暮姸?,而且似乎十分了解這位不得志王爺?shù)男那?,日日繞亭翩然飛舞,以為陪伴。李元嬰于是親之,近之,日夜揣摩,苦練畫蝶之法。數(shù)載之后,李元嬰畫的蝴蝶名滿天下,世人便有“滕王蛺蝶江都馬,一紙千金不當(dāng)價”之譽,他也因此成為滕派蝶畫的鼻祖。李元嬰在閬中一呆五年,竟樂而忘歸長安。
到684年,武則天掌權(quán)時,給李元嬰升了職,進(jìn)拜開府儀同三司、梁州都督。但他回朝不久就病故,追贈司徒、冀州都督,陪葬唐高祖獻(xiàn)陵。他雖然只享年54歲,但幾乎一生快活,實在幸運。
更幸運的,是他一生建了三座滕王閣。閣因人名,人因閣傳。因這滕王閣,竟留下千古絕唱,無數(shù)詩篇。
山東滕州滕王閣,由于年代久遠(yuǎn),無人修復(fù),早已灰飛煙滅,遺跡難尋。
而今天的南昌滕王閣,則屢廢屢興,成為中國四大名樓之一,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建立1300多年來,歷經(jīng)興廢28次,明代景泰年間(公元1450--1456年),巡撫都御使韓雍重修,其規(guī)模為三層,高27米,寬約14米。1926年軍閥混戰(zhàn)時,被北洋軍閥鄧如琢部縱火燒毀。1989年重陽節(jié),江西省政府重建的滕王閣橫空出世。這是根據(jù)古建筑大師梁思成1942年所繪草圖,并參照“天籟閣”所藏宋畫《滕王閣》建筑而成。因此,今天大家看到的南昌滕王閣實際上是宋代風(fēng)格的建筑。它高57.5
米,占地達(dá)47000平方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主閣南北兩側(cè)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臺、荷池等建筑,無論其高度,還是面積,均遠(yuǎn)勝于歷代四閣,也大超過了黃鶴樓和岳陽樓,仍然居于江南三大名樓之首。滕王閣已成了南昌,也是江西省的一處重要的旅游景點。
叁 屢經(jīng)興廢
閬中滕王閣分滕王亭和玉臺觀兩個部分,清以來合稱滕王閣。詩圣杜甫兩次游歷閬中,多次登臨滕王閣賦詩抒懷。他在《滕王亭子》中吟詠道:“君王臺榭枕巴山,萬丈丹梯尚可攀。春日鶯啼修竹里,仙家犬吠白云間。清江錦石傷心麗,嫩蕊濃花滿目斑。人到于今歌出牧,來游此地不知還?!贝嗽娏铋佒须蹰w名氣大增。
閬中滕王閣也是屢經(jīng)興廢。新中國建國時僅存部分臺基及數(shù)間破屋,但巖有頤神、慈氏二洞及摩崖題刻保存完好。洞內(nèi)有南宋人題記,洞外有明邵元書杜甫滕王亭子詩及楊瞻撰書頤神古洞詩四首。特別是臺基下有唐代佛塔一座,該塔為四方形塔基,刻四瓣梅花形須彌座。塔身為覆缽形,正中開一船形龕,內(nèi)刻一佛結(jié)跏趺坐于蓮臺。上裝塔剎,剎基兩層,下層有石雕八力士舉托剎身。上層為六方柱,各方開一昆門,門內(nèi)刻一座佛。剎為火焰紋狀。石塔高8.25米,保存基本完整。由此可見,閬中滕王閣的人文遺跡遠(yuǎn)勝于南昌滕王閣。
據(jù)資料介紹,1986—1987年,閬中重建了滕王閣和玉臺山莊,并配以石坊、石橋、長廊、亭臺,開辟為滕王閣公園。該景區(qū)園林占地85畝,建筑面積3030平方米,依山就勢,起伏跌宕。入園門有奪錦亭和長廊,如系懸崖峭壁之上。右上為四合院花庭,即玉臺山莊,有名人書畫展室。右為滕王閣主體建筑,巋然屹立于疊級屋臺之上,24根朱紅巨柱,托舉層樓,雄偉壯麗。由閣后上行即玉臺觀,有傍崖長廊,遮護摩崖石刻及石洞。古石洞有二,即頤神洞和慈氏洞,為道家修煉之所。其下又有碑亭,矗立一列書畫石刻。
筆者曾游覽過南昌滕王閣和閬中滕王閣,愚以為,閬中滕王閣枕山面水,最為壯觀。這里,不僅樓閣精美,風(fēng)景如畫,自然天成;而且百丈天梯,登臨而上,氣勢非凡。尤其站在玉臺山上,俯瞰山腳下蜿蜒奔流的嘉陵江,眺望古樸的閬中古城,一種歷史的滄桑感油然而生。令人“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昔日的滕王李元嬰為了自保而縱情山水,游戲丹青,無意中竟留下了千古名樓,千載詩文,千年佳話。這樣的結(jié)果,也許連他自己都不會想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