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是此前河南省文物局局長田凱從防汛一線返回后在微信朋友圈更新的一條動態(tài),僅百余字,字里行間卻道出了暴雨之下文物考古人一往無前的使命與擔當,讓諸多人心疼,更觸動了無數(shù)文保人。
河南作為文物大省、考古大省,現(xiàn)有不可移動文物數(shù)量居全國第二,有世界文化遺產(chǎn)5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20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70處。這其中,每一處建筑、每一件文物,都有著不可取代的歷史價值:殷墟標記著中國青銅器時代最繁榮的時期,氣勢磅礴的龍門石窟代表著中國石刻藝術的高峰,二里頭遺址展現(xiàn)出中國最早的宮城、城市主干道網(wǎng)……
中原大地,國寶云集,多少代表著華夏文明進程的文物靜躺于鄭州。當特大暴雨侵襲古都鄭州,文物守護人心急如焚。
“作為文物人,保護文物是我們的職責,是我們的責任,有效保護文物使文物不受損失,在災害面前應該能夠站得出、挺得上?!?/span>田凱堅定地說。
暴雨期間,在博物館,武警多次催促趕快轉(zhuǎn)移,一直拖著就是不想離開,要先把文物搬到安全的地方,文物安全了,他們才走;在考古工地,有的考古工地雨勢已經(jīng)很大了,他們還在挖排水溝,做排水防護;有的地方雨勢已經(jīng)威脅到生命了,但是他們?nèi)匀粓猿值阶詈笠豢滩抛?/span>……他們?nèi)尵仁艿奖┯晖{的文化遺產(chǎn),每位文保人都在拼盡全力與時間賽跑,與險情抗爭。
防盜、防火、防水是文物人腦子里隨時緊繃的弦。7月20日暴雨如注,河南博物院院長馬蕭林最擔心的就是文物安全?!坝绕涫谴媪耸畮兹f件文物的庫房,(我們)馬上去檢查。好在地勢高,防護也沒問題,庫房文物是安全的。院區(qū)的辦公樓、東配樓、西配樓有一些漏水情況,但均未涉及文物,我們的心理壓力就小了?!彼f道。
回憶起那天時,鄭州博物館新館的負責人同樣難掩后怕:從未見過這么大的雨。新館玻璃頂?shù)慕涌p處漏水了,搶運文物爭分奪秒,“21日凌晨4點,防洪警報已經(jīng)拉響,附近水庫有潰壩危險,人員必須在一小時內(nèi)撤離,防洪辦的人不斷過來催……”
小編第一時間問候了鄭州博物館相關負責人,“地下庫房沒事,文物安好”,聽到他們報平安,小編和宏瑞人們也安心了不少。他還表示,由于現(xiàn)在還處于汛期,鄭州博物館下一步將做好場館所有設施設備排查,進行場館消殺,防止災后大疫,同時準備應急預案,補充物資,積極開展人員演練,提升搶險救災的工作水平和能力。
▲館內(nèi)文物正陸續(xù)復位
(圖片來源:鄭州博物館)
暴雨期間,河南全省各級文物部門深入博物館、考古工地、遺址等一線現(xiàn)場,巡查、加固、排澇、清淤等,全力搶救受到暴雨威脅的文化遺產(chǎn)。
風雨前未雨綢繆,風雨中舍命堅守,只為撐起文明的保護傘,致敬每一位文物人!
如今,鄭州特大暴雨已過境,中原大地的文物和遺址搶救與搶修還在繼續(xù)。“人在,文物在?!笔敲课晃奈锶说男拍?,“給文物一個安全舒適的家”是每位宏瑞人的使命,宏瑞文博與河南同在,一起為文物護航!
(綜合整理自國家文物局、人民網(wǎng)、新華社、央廣網(wǎng)、河南日報、每經(jīng)頭條、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