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月下旬以來,陜西發(fā)生大面積持續(xù)強降雨,致使全省部分文物、文博單位不同程度受損;省文物局召開局黨組會議研究和安排全省受災文物搶險救災工作,組織力量全面開展受災情況調查和保護維修。
截至目前全省共有346處文物、文博單位受災,其中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7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11處、市縣(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95處、一般文物點53處、博物館10處;涉及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古建筑22處、古遺址12處、古墓葬10處、近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25處、石窟寺及石刻8處。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主要災情是古建筑屋面破損漏雨、墻體裂縫、基礎下沉,古遺址古墓葬局部塌陷、邊坡滑塌,革命舊址窯洞滲漏等問題;低級別和未定級文物出現(xiàn)墻體坍塌、梁架傾倒等險情相對較多;文物受損較為嚴重的區(qū)域有西安、延安、渭南三市。
汛期開始后,陜西省文物局立即指導各地文物部門積極應對,及時組織文物保護單位開展災情排查和巡查工作;先后到西安、渭南、延安、韓城等地調研搶險救災工作情況,聽取各市文物部門關于搶險排險匯報,實地考察古建筑、古遺址、古墓葬、革命舊址、博物館存在的文物險情,認真檢查各類受災文物排險措施;多次組織省級專家對受災文物進行現(xiàn)場評估,指導相關單位開展搶險維修、消除風險隱患,確保人員安全、文物無較大損毀,堅決守住文物安全底線,確保不發(fā)生重大文物安全事故。
陜西省文物局要求各級文物管理機構進一步加強防災減災管理,立即采取臨時支護、圍擋遮蓋等措施防止險情不斷擴大,防止發(fā)生人身安全事故,及時啟動搶險加固等工作,盡最大可能確保文物安全。
(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