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五大名窯之一,為冠絕古今之中國瓷器名窯。始于北宋晚期,因?yàn)楦G址在汝州境內(nèi)(今河南省汝州市、寶豐縣一帶),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清涼寺,宋時屬汝州,故名。汝窯以燒制青釉瓷器著稱,宋人葉寘在《坦齋筆衡》中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州為魁?!比旮G以燒制青瓷聞名,有天青、豆青、粉青諸品。與官窯、哥窯、鈞窯、定窯并稱“宋代五大名窯”。汝窯興盛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燒造時間短暫,傳世品亦不多見,流傳到至今的真品,已知的僅67件,彌足珍貴。
汝官窯獨(dú)居眾瓷之首,土質(zhì)細(xì)膩,胎骨堅硬,釉色潤澤。釉中摻瑪瑙末,其色有天青、豆青、蝦青,微帶黃色,還有蔥綠、天藍(lán)等,尤以天青最為名貴,有“雨過天青云破處”之稱,釉汁淳厚,猶如堆脂滴淚,視如碧玉,叩聲如磬,汁中沙眼顯露了蟹爪紋、魚子紋和芝麻花。
2017年10月3日,樂從堂藏北宋汝窯天青釉洗,最終以創(chuàng)紀(jì)錄的2.6億港幣(不含傭金)天價,于蘇富比香港秋拍上成交。這是繼2012年以2.0786億元港幣拍賣成交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之后,第二件在拍賣市場中創(chuàng)下天價的宋代汝窯瓷。俗話說,家有萬貫錢財,不及汝窯一件。宋代汝窯,為中國磁器頂尖的名窯。汝窯,雖是單色且構(gòu)造非常簡單,但在簡樸當(dāng)中,從比例、造型、曲線都充滿巧思并十分考究,它是極簡美學(xué)上的極高成就,也深深地影響到宋代世人審美與制瓷美學(xué)。汝瓷的精美,不僅表現(xiàn)在用釉上,還體現(xiàn)在造型上,可以說,它們是中國古典美的濃縮式展示,處處透出中國人的含蓄美。
臺北故宮瓷器精品館的蓮花式溫碗。它狀似半開的蓮花,線條溫柔婉約,高雅清麗,釉面紋路細(xì)碎,以其典雅造型、溫柔不透明釉色,在傳世不多的汝窯器中更顯珍貴。聽說當(dāng)初建造臺北故宮時,費(fèi)用吃緊,美國有關(guān)方面得知后,愿提供全額資金,條件是要一件汝窯瓷器,但遭一口拒絕,可見汝窯瓷器之珍貴。
蓮花式溫碗器作十瓣蓮花形,高10.1-10.5 公分 深7.6公分 口徑15.9-16.2公分足徑8.1公分。碗腹壁稍呈圓弧,直口稍斂,口緣花瓣流暢貫連,圈足稍高。整件器物由底至口厚度均勻,釉薄不透明,釉色呈青藍(lán),有細(xì)開片。全器滿釉,圈足內(nèi)底以五支釘墊燒,支釘點(diǎn)極細(xì),支釘痕胎土呈灰黃色。以蓮花或蓮瓣作為器物之紋飾及造型,隨佛教之傳入而盛行,爾后更取其出泥不染之習(xí)性,寓意廉潔,廣為各類器所采用。
蓮,又名荷花、芙蓉、芙蕖、菡萏等,天生麗質(zhì),出污泥而不染,其自生或栽培在池塘或水田內(nèi),花有深紅、淺紅、粉紅、淡黃、純白等多種顏色,有凌波仙子之雅號。因此我國古代文人對她喜愛有加,在儒家君子人格、佛家佛性與修行、道家修真養(yǎng)性等方面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此溫碗狀似未盛開蓮花,線條溫柔婉約,高雅清麗。原器應(yīng)與一執(zhí)壺配套,為一溫酒用器,晚唐至宋所常見。
白居易的《問劉十九》:“綠蟻新醅酒,紅泥小火爐。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此詩當(dāng)稱得上千古名句,在色彩與氣味,陶土與火焰之中奇趣天成、渾若一體,它所描繪的便是大名鼎鼎的溫酒器了。古人飲酒喜歡溫?zé)岷笤亠?,溫酒不傷脾胃,能夠起到保健作用。同時,溫?zé)岬木坪绕饋砭d甜可口,可以讓人體會到“溫酒澆枯腸,戢戢生小詩”的意境。
因?yàn)槌3R獪鼐?,便有了專門用來溫酒的溫酒器。關(guān)于溫酒器的記載,早在商周時期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在漢代,已有溫酒樽這種酒器,配以勺,便于取酒。漢代溫酒器一般呈圓筒形,兩側(cè)有輔首銜環(huán),上不沿飾,寬帶,其間浮雕有峰巒、龍、鳳、虎、鹿、牛、羊、蛇、狐、兔、禽等。《三國演義》中多次寫到“煮酒”、“熱酒”,都是將酒溫?zé)崃嗽俸?,而“青梅煮酒”一詞更成為英雄相惜、高端探討的代名詞。晉代文人左思在《魏都賦》中就有“凍體流澌,溫酎躍波”的詞句,明確說到溫酒。唐代開始出現(xiàn)大量的金銀材質(zhì)的溫酒器具,造型華麗端莊,制作精細(xì)。不過,以白居易當(dāng)時的身份背景,顯然是無法享用金質(zhì)溫酒器的,所以詩中提到了更加原生態(tài)的“紅泥”,即陶瓷,這與宋代溫酒器有異曲同工之妙。
在宋代,使用成套溫酒器來溫酒的習(xí)俗頗為流行,一般是注子與溫碗。加熱方法有兩種,一是直接將酒瓶放置炭火之上加熱,如鞏義市出土的宋代廚娘溫酒圖;二是用溫碗注子給酒加熱,是將盛滿酒的注子放入溫碗之中,碗內(nèi)加注熱水,用以溫酒,然后斟入臺盞或杯中飲用。由于碗內(nèi)的熱水可隨時更換,因此使用這套酒器可以達(dá)到時刻保溫的目的。
蓮花溫碗,以其典雅造型,溫柔不透明釉色,在傳世不多之汝窯器中,更顯珍貴。如今,這件汝窯器物藏身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平常人想一睹風(fēng)采,只能是難上加難。汝窯曾為宮中用器,因采覆燒的方式,故口有缺陷,因而有“宮中命汝州燒造青瓷”之舉,汝窯之入選,支燒滿釉應(yīng)是原因之一。支燒另一用處為防止器底塌陷,汝窯所用支釘細(xì)小,所留釘痕狀似芝麻,器底五支釘痕即是,也就是俗稱的“芝麻釘”。釉面細(xì)碎紋路,更有“蟹爪痕”之美名。蓮花溫碗,以其典雅造型,溫柔不透明釉色,在傳世不多之汝窯器中,更顯珍貴。
來源:搜狐新聞
免責(zé)聲明:
1、本文轉(zhuǎn)載旨在分享,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2、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3、除非無法確認(rèn),宏瑞文博集團(tuán)都會標(biāo)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quán)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