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雷紋銅鼓、漢羽紋銅鳳燈、東漢俑形活動陶流壺、陳繼昌行書七言聯(lián)……這些都是廣西多家文博單位的寶貝,如今它們集中來到了桂林。原來,“心儀廣西六十國寶—— 廣西壯族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文物博物館事業(yè)成果展”在桂林博物館開展。
據(jù)了解,本次展覽將持續(xù)到8月5日。為方便民眾觀看展覽、了解文物,桂林博物館結合展覽將推出“我為國寶點贊”有獎活動及配套社教活動,以互動方式,以時間為軸,讓觀眾了解廣西文化特色,讓展柜里的文物“活”起來,讓文物所承載的文化走進觀眾心里。
圖為觀眾在參觀文物展。 趙琳露/攝
近期,記者也來到桂林博物館二樓的一號臨時展廳。剛走進展廳,就看到最中央的位置擺放著四個體型較大的文物吸引觀展者注意,這4個文物就是極具廣西特色的銅鼓。“銅鼓是我區(qū)典型的代表文物之一,歷史上銅鼓曾作為統(tǒng)治權力的象征,作為祭祀用具和娛樂用具。”桂林博物館館長唐春松說。
在展區(qū)里還展示了廣西出土的化石、玉器、銅器、陶器和書畫等不同類別的文物,共計62件(套),其中大部分為國家一級文物。桂林博物館遴選13件文物參加展出,分為梅瓶系列和狀元系列,展出6件瓷器,7件書法,占全部展品的五分之一。“黃米飯香青菜熟,烏皮幾凈白甌清。”這是清朝第二位、中國科舉史上最后一位“三元及第”狀元、臨桂人陳繼昌的行書作品,這次和龍啟瑞、張建勛、劉福姚四位狀元的書法作品一并展出。
據(jù)悉,此次巡展由自治區(qū)文化廳主辦,桂林博物館的展覽為第二站,展覽從考古發(fā)掘、藏品體系、保護修復、場館建設、陳列展覽、學術研究、文創(chuàng)開發(fā)七個方面,全面展示了60年來廣西文博工作的豐碩成果。
唐春松告訴記者,此次展覽展出的62件(套)文物為全區(qū)十多家文博單位的“鎮(zhèn)館之寶”,也是廣西重點文物第一次集中亮相、巡展,是廣西考古、文物保護的重要成果展示,承載了廣西歷史發(fā)展、藝術成就、科學技術等方面的信息。向公眾展示廣西文博成就和民族文化魅力,也是廣西文博人向自治區(qū)成立60周年的獻禮。
來源:桂林晚報、中新網(wǎng)
免責聲明:
1、本文轉(zhuǎn)載旨在分享,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2、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3、除非無法確認,宏瑞文博集團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