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文物打假”又變成了文博圈里的熱門話題。一大批假文物,以它們熱情奔放的紋飾、超越時代的材質(zhì)以及令人大開眼界的造型,不斷地刷新著我們的認知。
不過,說到文物的造型,在歷史上也的確存在很多造型奇葩如假文物,實際上卻是貨真價實的出土/館藏文物的情況。
以陶瓷器為例,陶瓷史上就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這些奇形怪狀的器物:
壹
多 角 壇
顧名思義,多角壇就是一種渾身長滿了“角”的壇子,一般為陶質(zhì)或瓷質(zhì)。
這種器物出現(xiàn)于唐代,是一種隨葬器物,一直沿用到宋代,在當時的文獻中被稱為“糧罌”“五谷倉”等,作用就是在地下繼續(xù)為亡魂提供糧食,防止靈魂們挨餓。因此,多角壇上經(jīng)常會刻一些稻谷、糧倉之類的圖案。
還有的大型多角壇,本身的形狀就像一株巨大的稻穗,更加強調(diào)了它們?yōu)橥龌陜Σ丶Z食的功能。
貳
多 管 瓶
從唐代到宋代,多角壇的形狀發(fā)生變化,逐漸演化成了另一種器物——多管瓶。
雖然名字變了形狀也變了,但兩種器物在器如其名、奇形怪狀這兩點上還是高度統(tǒng)一的,也都承擔著隨葬器物的功能。
多管瓶的瓶身通常分為二至五層,也有不分層的。瓶身上有伸出的管子,看起來很像來自外太空的靈敏探測裝置。
叁
元青花蒙古包形器
在俄羅斯艾爾米塔什博物館,收藏著一件奇特的元青花蒙古包形器物。
這件器物通體繪卷云、仙鶴、花卉、海水、雜寶等紋飾,從造型上看,好像是一個半球體和一個扁扁的圓柱體的結(jié)合,平底,器物下方還開了一個小門。
肆
青花瓷球形器
無獨有偶,在伊朗國家博物館,收藏著一件原屬伊朗阿德比爾陵寺的青花瓷球形器。
最初對這件器物進行研究的美國學者波普認為它的年代當屬明代(15世紀),而中國學者李仲謀從器物上青花的用料、畫法、紋飾風格等方面,判斷這件器物為元代瓷器。
然而,相比它的年代,人們更關心的或許是它的用途。有的學者認為它可能是一種油燈懸掛裝飾,在中東地區(qū)應用較多。還有一種比較可能的功用是作為水煙壺座。
由于以上這些器形在歷史上真實存在,所以在見到這些造型的器物時,需要從釉色、紋飾、工藝等多方面進行細致考察,才能對文物的年代做出相對準確的判斷。
來源:看歷史
免責聲明:
1、本文轉(zhuǎn)載旨在分享,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
2、在此向原作者表示感謝;
3、除非無法確認,宏瑞文博集團都會標明作者及出處。如有侵權(quán)煩請告知,我們會立即刪除并表示歉意。